
遊戲與生活文化介入之四大核心能力簡介(心有意圖初階)
2023年12月10日 楊宗仁撰
“心有意圖初階”的內涵及其介入
在“心中有人”的發展階段,嬰幼兒只專注與人的互動,或者只專注於與事物之間的互動, 還無法形成“人-物-人”的三角互動關係。但在“心有意圖初階”,兒童不但會注意人,還會注意到人在行動時會用到的物品玩具及其功能,並進一步推論他人行動的意圖。例如:看到媽媽拿菜刀,不但知道菜刀的功能及操作方式,也知道媽媽拿菜刀的意圖是要切菜切肉; 看到媽媽拿杯子,會推論媽媽的意圖是要喝水,同時也知道如何拿杯子才是正確的;看到媽媽吹泡泡時,會和媽媽一起看向泡泡,並且也試著模仿吹泡泡的動作;聽到媽媽說“香蕉”時,知道媽媽說的食物是香蕉不是蘋果,不但會看向香蕉,也知道“香蕉”二個字如何發音;聽到媽媽用手指指示並說“這個”時,會看向媽媽指的物品,也會仿說“這個”的語音。此時,兒童大量發展出“人-物-人”之間的三角互動關係;,但尚無法將這種三角互動關係與場景結合在一起, 同時考慮三者之間的關係。人們在不同場景中,即便面對相同的人事物,也會有不同的行動, 並遵守不同的社會規範(例如在家中用餐與在朋友家用餐),這是“心有意圖進階”及"心中有心”才會發展出來的能力。
“心有意圖初階”,不只是解讀他人個別的意圖而已,更重要的是發展出(雙人)聯合意圖性(joint intentionality)(注:本文將雙人聯合意圖性簡稱為聯合意圖性)來,即:彼此會有共同的目標或共同的行動。例如:雙方都注意到面前的香蕉,兒童指“香蕉”,媽媽拿“香蕉”給兒童吃,雖然二人的行動(角色)不同,但注意力的共同焦點是一樣的(都在香蕉上);父子二人到商店買巧克力(共同目標),兒子找到巧克力會指給爸爸看(兒子的行動是找巧克力,並指給爸爸看),爸爸的角色是付錢買巧克力(當然爸爸也會去找巧克力)。聯合意圖性指的是:合作的雙方有共同目標,但每一個人又有自己的角色行動,這是人類文化中很重要的社會心智慧力。
(一).“心有意圖初階”最重要的文化內涵有四:
1.溝通意圖(功能):
包括非口語的手勢表情動作及口語的溝通意圖。生活中常見的溝通意圖大都是結合口語及非口語來表達的;兒童都是先發展非口語的溝通(包括非口語的理解及表達),然後才開始發展口語的溝通;兒童學會基本的詞彙溝通後,都會結合詞彙及手勢表情動作進行溝通;兒童在二歲前後會再進一步透過電報句及短句與人溝通,兒童三歲以後慢慢地發展出更複雜的溝通方式,包括聊天、說故事及描述事件、敘事等方式來表達其溝通意圖。
包括使用鍋碗瓢盆刀叉筷,以及生活中看得到的各種物品及設備,如冰箱、空調、手機、杯子、電燈等,不但會操作,還能依每樣物品的功能用途來使用。
兒童會用積木來推疊或用玩具汽車來跑,用奶瓶假裝喂洋娃娃,甚至用積木假裝是奶瓶來喂洋娃娃等。角色扮演的遊戲在“心有意圖初階”階段,可能才剛剛萌芽;
兒童會學習生活中功能性的生活自理及自理中物品的操作,例如:用餐、如廁、洗澡、刷牙、洗臉等具功能性的生活活動。
(二).“心有意圖初階”的介入最重要的五個原則:
1.提升兒童觀察、模仿的能力:
只有當兒童注意、觀察人的行動時,才會進一步模仿人,這裡的模仿人是指有意圖的模仿,與“心中有人”階段較自動化且本能式的模仿不同。有意識地模仿有助於瞭解他人行動的意圖或者目標,此階段的模仿不只是表面行為的模仿,也包括了意圖的模仿(目標的模仿)。 兒童在“心中有人”階段的模仿大都是表面行為的模仿,可能不知道行為背後的意圖。
透過對大量的遊戲及生活活動的參與,在與人互動交流過程中,建立互動雙方的共同背景,再以此共同背景來解讀他人與自己的意圖。共同背景包括:掌握互動物件過去的習慣、行動目標及互動的動機。例如:知道媽媽早上起床會先幫我換尿布,然後喂我喝牛奶, 讓我吃飽等。也要理解互動的時空背景,例如:早上是在餐廳吃,午餐是在教室內用餐。這些有助於兒童解讀他人及自己的行動意圖。
與兒童互動交流時,要將常用的功能性詞彙(指的是在生活會用到的詞彙)帶入到日常生活的場景中,標示常見的人事時地物,例如:“媽媽” “爸爸” “抱” “吃” “謝謝” “睡覺” “洗澡”等生活中常見的詞彙。另外,要將人物意圖性的心理狀態,透過意圖性的詞彙來引導兒童注意力,逐漸地瞭解人的行動是有意圖的,例如:對兒童說:你“要”喝牛奶;你“想”出去;你很“開心”;你“不要”洗澡;你“故意的”等等。使用意圖性詞彙有助於兒童理解各種意圖性概念,例如“我想要拿杯水喝,來解渴”,其中“想要解渴”是其“欲望動機”,“拿水喝”是其“意圖想法”,“拿杯子”是其“實際動作”,這有助於兒童理解人的行動是由“欲望動機”、“意圖想法”、“實際動作”三者結合而成的。
在“心有意圖初階”時,兒童會開始模仿及學習鍋碗瓢盆刀叉筷及各種玩具的功能性使用,父母師長要有意識地示範及教導生活中常用物品的功能,兒童有困難使用這些生活物品時,可以進行活動或動作的分解,簡化學習的難度;經由教導後,若兒童還是有困難使用生活物品,可以考慮使用特殊的碗筷來協助兒童學習。至於玩具的功能性使用,則要多和兒童玩他們有興趣的社會感官遊戲, 再把玩具帶入遊戲當中,經由示範及各種的協助來幫助兒童學會玩具的功能性玩法。
父母師長在“心有意圖初階”時,要有系統地大量創造溝通機會,教導兒童使用口語及非口語進行溝通,大人要刻意創造機會來教兒童各種意圖性的理解與表達,例如:用手指指示要求物品、分享資訊、表達情感等。在兒童不理解他人的行動意圖時,要能加以旁白說明,或者刻意誤解兒童的意圖,讓兒童有機會意識到他人與自己所理解的意圖可能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