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中有人的內涵及其干預
遊戲與生活文化介入之四大核心能力簡介系列(2)
「心中有人」的內涵及其干預
2023年12月10日 楊宗仁撰
PCI 研究院院長
PCI 協會理事長
在遊戲與生活文化介入(Play-and-living Culture Intervention, PCI)的模式中, 「心中有人」、「心有意圖」、「心中有心」及「心有文化」是四大社會核心能力,兒童透過「心中有人」、「心有意圖」及「心中有心」來學習文化。而人類文化特色之一就是人與人的合作,孤獨症之所以孤獨就是有困難與人合作,自己一個人孤獨地生活,「心有文化」的重點就在學習與人合作。本篇文章旨在闡述「心中有人」及運用「心中有人」所學會的文化內涵。
「心中有人」有四個重要目標:1.「能夠注意人」; 2.「能夠模仿人」; 3.「能與人互動」; 4.「能情感共鳴」。初診斷時,大部分自閉症譜系的兒童都處於「但知有物,不知有人」的狀態,可以說是「目中無人」。干預至兒童能夠注意人,能夠模仿人,能與人互動,可以說是進步至「目中有人」,如果能依戀人,也能與人情感共鳴,才能說兒童進步至「心中有人」,兒童不再只是把人當工具,滿足個人的需求而已,兒童還會依戀人,對人有情感,進而情感共鳴。
「能夠注意人」除了會注意「人」外,還會注意人的表情、動作、聲音、味道、行動等等。會注意「人」之後,就會熟悉「人」,並進一步知道熟悉的「人」是媽媽爸爸,所以開始會怕生,會有親疏之別。兒童開始注意人的聲音後,就會開始辨別語言中的各種聲調及語音,然後「牙牙學語」就會逐漸出現,甚至會出現兒童好像在對人講話的現象,但完全聽不懂孩子在說什麼。若兒童不注意「人」,只注意「物」是無法融入人類的社會,更無法向他人學習生活中種種的應對進退及人情世故等文化。
「能夠模仿人」除了上面所說的聲調聲音模仿外,還包括臉部、聲音、動作表達出來的情緒模仿。另外,各種動作的模仿也是重要的,包括手勢及行住坐臥等各種人類的動作都要加以模仿。模仿他人是讓自己與人相同,是被人接受認同的重要關鍵,不只是學會動作技能與知識而已。「心中有人」階段的模仿只涉及對「人」本身的表情聲音動作等的模仿,未涉及模仿他人操作物品與操作玩具,那是「心有意圖初階」重要的目標。
「能與人互動」指的是樂於與人有來有往的交流互動,會主動找人交流或者被動地與人互動。「能與人互動」的活動包括唱手指搖、玩躲貓貓、玩搔癢的遊戲、跟在大人的屁股後面到處走動,或者在吃飯、洗澡、換尿布時的互動等等都是。兒童與人互動多了,就會熟悉互動的規律與互動的結構,例如,大人常常抱兒童,久了之後,大人要抱兒童時,兒童會舉高雙手準備好讓大人抱,大人常常唱歌或手指謠給兒童聽,久了之後,兒童不但會期待唱歌,還會伊呀呀地合唱起來。
「能情感共鳴」指的是不但會依戀主要照顧者,對人有情感,還會在與大人互動交流時,能情感共鳴,意即大人高興,兒童會笑;大人哭,兒童會傷心難過。「能情感共鳴」是兒童能夠從「目中有人」邁向「心中有人」的關鍵。一開始,自閉症譜系的兒童在干預「心中有人」的目標後,會先對熟悉的人有情感,並進而情感共鳴,但不見得會泛化到其他人身上。
生活的運作規律是基本的文化現象之一,透過「心中有人」的能力,嬰幼兒學會周遭生活的運作規律,包括:1. 知道作息有其規律,從剛出生時的日夜不分,到後來日夜分明,嬰幼兒會慢慢跟隨著大人的生活規律,白天活動,睡上休息;晚上要先洗澡,才會進食等種種的作息規律; 2. 知道各種常見的活動都會有輪流的結構或者固定的活動順序:不論是唱歌,玩躲貓躲貓或者是搔癢等各種交流互動,都有輪流的結構;而且洗澡有一定的先後順序,例如先將嬰幼兒抱至浴室,然後脫衣服,打濕身體,洗身體,擦乾,穿衣服等;換尿布會先抱至床上,然後脫尿布,擦乾屁股,包尿布,抱起來離開等;3. 對於「人」有更深入的瞭解,能夠辨認生活中的人及人的聲音、人的表情、人的動作等,學會親疏之別,開始牙牙學語。以上是透過「心中有人」來學習生活文化的三大內涵,當然生活文化不限於以上這些三大內涵。一般而言,兒童在三歲前只能說是「行有文化」, 要等三歲以後,才開始慢慢將社會文化的內化至其心中,但要到五歲後,才能徹底達到「心有文化」。
「心中有人」是干預自閉症譜系兒童社會互動及社會溝通最重要的第一步。「心中有人」的干預有幾個重要原則:1. 要在生活及遊戲的場景中進行干預,才不會有泛化的困難;2. 要善用兒童的興趣動機以及優勢能力進行干預,讓兒童覺得與人互動交流,與人遊戲,比獨自玩物品或者自我刺激還要有趣;3. 循序漸進,不急不燥,從簡單地的目標先干預,逐步漸進,日積月累,克竟成功。4. 要持之以恆,以季或年為單位來進行干預,不能希望在一個月或者二個月內就改變兒童「目中無人」的狀態;干預過程有許多技巧要學習,需要讀書、上課、向人請教;必要時,要請專人指導,方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