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CI及其四大社會核心能力簡介系列
遊戲與生活文化介入之四大核心能力簡介系列(1)
社會溝通始終來自社會互動
社會互動始終來自遊戲與生活的參與
2023年12月10日 楊宗仁撰
PCI研究院院長
PCI協會理事長
PCI研究院院長
PCI協會理事長
自閉症譜系 (孤獨症)的主要診斷是社會性障礙,在社會溝通及社會互動上有顯著的困難存在。自閉症者在與人進行社會互動與社會溝通時,常不知道溝通互動雙方的社會關係及關係背後的社會文化規範是很關鍵的。社會關係包括父母子女、老師學生、醫師病人、老闆顧客,領導屬下,或朋友之間、同事之間、甚至路人之間等不同的角色關係;社會文化對於這些角色如何互動溝通都有明確的規範,包括哪些話可以說(或不可以說),哪些事可以做(或不可以做)。一般兒童在其成長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在生活及遊戲中就學會了各種角色之間的社會互動及溝通,以及其相對應的社會文化規範,而孤獨症者就有習得困難。
為了提升自閉症者的社會溝通與社會互動能力,遊戲與生活文化介入(Play-and-living Culture Intervention, 簡稱PCI)特別提出「心中有人」、「心有意圖」、「心中有心」及「心有文化」四大社會核心能力的干預,PCI透過「心中有人」、「心有意圖」及「心中有心」幫助自閉症者學習種種的「社會文化規範」,包括家庭、社區、企業組織、以及國家社會的文化規範等都是;社會文化規範可以小至家庭吃喝拉撤睡的規矩,大至社會文化的價值觀都包括在內。
對於自閉症者的干預,首先需要讓他們從「目中無人」的狀態提升至「目中有人」,再提升至「心中有人」,這是最重要的干預目標,其次要教他們能從他人的行為來推論行為背後的意圖及目標,這些行為包括手勢動作、聲音口語及眼神表情,這可以稱之為「心有意圖」的干預;然後,還要教自閉症者能在心中詮釋他人內心裡的想法與感受,也就是「心中有心」的干預,或者稱之為「心智理論」的干預。最後要教自閉症者能夠依文化中大多數人都有的做法,說法與想法來與人溝通互動方式,所有的溝通互動的應對進退都能合乎人情世故,以融入我們的文化,也就是「心有文化」的干預。
透過「心中有人」及「心有意圖」,人類嬰幼兒會模仿與學習其生活中看得到的社會文化行為,我們可以稱之為「行有文化」,例如刷牙洗臉如廁點頭搖頭說謝謝等日常行為。三歲之前,嬰幼兒的行動雖然可能合乎社會文化規範,但嬰幼兒還無法掌握行為背後的意圖、想法、觀點及價值觀,尚無法將其內化至其內心中,因此只能說三歲前的嬰幼兒只是「行有文化」。三歲以後的兒童發展至「心有意圖進階」慢慢開始將文化內涵開始內化至心中,但內化至心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五歲以後,兒童徹底發展出「心中有心」的能力之後,就會將從師長身上學到的種種文化規範內化至其心中,此時,才能更上一層樓從「行有文化」發展至「心有文化」。
在華人的社會中,不管是在家中,在學校,在社區,在公司,與人溝通互動時,都要遵循當地的文化規範,善盡溝通互動者的角色,例如: 別人問你問題你要回答;別人找不到鑰匙時,要告知他鑰匙的位置;他人有困難時,要幫個小忙,諸如此類等等,也就是扮演好一個合作溝通及合作互動者的角色。孤獨症之所以孤獨就是因為他們有困難與人合作,才會自己一個人孤獨地生活,如果能夠與人合作進行溝通互動,過群體的生活,就不會那麼孤獨了。「心有文化」的重點就在學習與人合作,讓自己成為群體的一份子,能夠讓群體所接納,包括學習合作的目標,合作的規範,合作的溝通,合作成果的分享等等,我們可以將之稱為「合作文化」。「心有文化」的重點就在於「合作文化」的學習,與人合作需要相當的心智慧力,才能合作成功,心智慧力包括「心中有人」、「心有意圖」、及「心中有心」。
一般兒童的心智慧力及與心智慧力相符的文化學習都是來自於參與遊戲與生活中的各種活動,在遊戲與日常生活場景中,才能學習與模仿他人的行為,才能解讀他人行為的意圖,才能詮釋他人行為背後的想法與觀點,脫離遊戲與日常生活場景的學習,對於人的行為意圖與想法的理解常常是支離破碎的,只有在場景中與人互動的經驗才能協助我們理解他人。因此,四大社會核心能力「心中有人」、「心有意圖」、「心中有心」及「心有文化」的干預必須要在遊戲與生活的場景中進行,才能幫助他們理解行為背後的意圖、想法及文化的觀點,這樣的干預才能真正提升他們的社會性,促進他們與人的社會溝通與社會互動能力,學會我們的文化,融入我們的社會,這就是遊戲與生活文化介入真正的意圖所在。